这是页面。

如果你选的上大学,那应该拿了通知书,已经为此做好种种打算了吧?
不然就是在补习班里,继续重复那书堆着、时间挤着的日子。
时间是这样快,大概你忘了我说给你写写读书的事,或者你觉得我忘了我说过这件事了吧。好像这一切都是某种意外的巧合,像落叶点地,谁又会去想,谁又会去记得这发生的小事呢?它曾经发生过么?
然而这封邮件迟迟没有动笔,不是因为我忘记了。在一个月前,我曾试图写下了500字,可写着写着,我才发现,原来我自己完全不了解这件事,在答应你的时候,我觉得围绕读书我能说很多,可是真正开始写的时候,我却越想越没有思路。
我想我应该好好想一想,所以一直想到现在,虽然现在也没明白。
我想或许因为读书是一件个人的私事。但这件私事又不同于吃饭穿衣,与住行相比,它似乎可有可无。不读的人不觉得重要,而读的人口味不一,又会说出不一样的看法来。
所以我不知道怎么和你说,如果读书不是一件你兴趣之中的事,或者你并没有培养自己这种兴趣的想法,那么读书是怎样的,或者它是有是无,我好说歹说,又有什么关系呢?
明白了吗?
我的意思很简单,就是说如果一个人有这样的兴趣,那么别人不必多说,只要他去读去看,他自己就能发现书中的洞天;而如果他不去读,不去看,别人怎么说也是没用的。这和生活很像吧?
别人怎么能左右的了你的生活,就算能,这样的生活又有何意义?
同样,读书是一件自己的事,有人说他好,可是究竟好在哪里,别人说不清楚,因为这“好”都发生在别人身上了。就像幸福只有自己清楚,心中的秘密只有自己了解,当读书和这些秘密,和生活的幸福发生联系时,你就能发现它的好了。
可是读书怎么和幸福发生联系呢?
这就需要自己的选择与努力了。
具体的我现在不说,我给你发几本小说(有几本不是),如你能在一个月内耐心看完,则一切话都好说了。我不是很严谨地列这几本书,先不说看它干嘛,吃葡萄之前不一定要确定是酸是甜。

张爱玲《红玫瑰与白玫瑰》《倾城之恋》《金锁记》
曹雪芹《红楼梦》(自己买一本吧)
龙应台《亲爱的安德列》
青木新门 《纳棺夫日记》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莫提默·艾德勒《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不一定要看)
余华《活着》《在细雨中呼喊》
鲁迅《野草》《彷徨》《朝花夕拾》(买或找)
汪曾祺 短篇小说,像《受戒》(自己找)
沈从文《边城》(自己找)
木心 《哥伦比亚的倒影》(现在不一定适合你)

其实还有太多其他的书,上次我和你说的,大师的作品,不过这里举的读起来更容易(从字数上来说)。
下面的文字是我一个月前写的:

很抱歉,这么久才开始动手给你写这封邮件。
开头的时候,我才觉得无话可说,说什么好呢?
读书这件事当然是有许多事情可说的,不是一封邮件,甚至不是一本书可以说明白的。对于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读者来说,可能需要千百个午后黄昏或黎明,慢慢品尝,也可能在某一瞬间突然了悟。读书可能不是一件事,有时是生活本身,是生活的不如意,艰辛和苦难,在某些阴沉沉的天气里使你看见天空的一丝光。是平静的幸福,是种种可能,灵魂的净化,心灵容器的扩增。是的,正是有这么多东西可说的,使我找不到开头的地方。因为它常常没有刻意的开头,每个人与他常常都是偶遇,所以我的经验不能用在你的道路上。就像在闹市里发现了一个童话的入口,一旦你坚持进入了,一个广阔的世界就为你打开了。那时,别人的经验都是多余的,你自己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
因此,我给你写这样的邮件,并不是要即刻为你展现那个世界的精彩与广阔,我内心的丰盈、爱和宽容,我也做不到,只有那些大师,那些心灵蕴含丰富矿产的的人才能做到这一点。我在做到的不如说是一种劝说,使你相信那个入口的存在,就像古时的外交使者,使你相信异域空间,他样的国度,人生可扩展的种种可能,外部世界的广阔。而你要做的就是极力去寻找自己的那个入口,因为每个人的人生都有各自的入口。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找到,有些人找到了,可能因为天生的聪慧与机缘,有的人找到了,可能因为自我的敏觉与刻苦,但也有许多人,生命即将结束,人生还没有向他打开。你可以相信也可以不相信,可一旦你遇到了,生命也从此不同了。
说到这里,相信你已开始了解我说的读书是什么样的读书了。不见得看那半尺书本就是读书,而走在人群中听众声喧哗就不是,不一定是坐在电脑前浏览成百上千的网页文献资料,获取种种最快最前沿的讯息就是读书,而在困倦时走到窗台呆望着晴空行云就不是。我说的读书或许是一种关乎灵魂和生命的事业,它可大可小,大的话可以说它关乎人类未来的命运,小的话它是一粒尘埃、一丝风、一叶落。
总之,读书是一件渡己的事。像经营一片稻田,可以果腹。如果经营得非常好,当然也可周济他人。

(个别字句有改动。)

 

沒有更多內容 ヽ(`⌒´)ノ

发表回复

关于读书——致童童 | 晨钟暮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