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页面。
2012-04-30 294 条评论

这里到处抄一些话,有时抄心里的话。

  1. 我缓慢地得出了下面这个结论,但它现在对我来说是很明显的(他最近在一篇文章中写道)私有财产制度是给人以有限的自由与平等的主要因素之。而马克思则希望通过消除这个制度而给人以无限的自由与平等。奇怪得很,马克思是第一个看到这一点的。是他告诉我们:回顾以往,私人资本主义连同其自由市场的发展成了我们一切民主自由的发展的先决条件。他从未想到,向前瞻望,如果是他所说的那样,那些其他的自由,恐怕就会随着自由市场的取消而消逝。

  2. 个人地位不是由非人为的力量来决定的,也不是许多人竞争性活动的结果,而是当局有意识地作出的决定所造成的,当这种情况变得日益真实,并获得普遍承认的时候,人们对于他们在社会组织里地位的态度就必然发生变化。不平等随时都存在,而这在那些受到不平等之害的人看来,是不公平的;失望总是有的,而这在那些感到失望的人看来,是不当的;不幸的打击总是有的,而这在那些遭遇这些打击的人看来,是不应有的。

  3. 虽然人们将会忍受任何人都有可能遭到的痛苦,然而当这种苦是由当局作出决定的结果时,人们就不会那样容易忍受。如果我们只是一部无人性的机器中的一个齿轮,这也许是不好的,但如果我们再也不能脱离它,如果我们被束缚在我们的地位上,被束缚在为我们选定的那些上级的身边,那么情况就不知道要糟糕多少倍。当每个人意识到他的命运是某些人有意地作出的决定的结果时,他对其命运的不满,就会同他的这种意识一齐增长。

  4. 残冬
    流沙河

    天地迷蒙好大雾,
    竹篱茅舍都遮住。
    手冻僵,脚冻木,
    破烂衣裳空着肚。
    一早忙出门,
    贤妻问我去何处。

    我去园中看腊梅,
    昨晚幽香吹入户。
    向南枝,花已露,
    不怕檐冰结成柱。
    春天就要来,
    你听鸟啼残雪树!

  5. 看到一个三角悖论的说法,我拿过来重新组织一下,是这样的:

    我们知道三角形的三个点是不可能在同一条直线上的。根据这个特点,三角悖论是这样说的,在有些国家(不便说明),一个人不可能同时具备以下三种品质:“正能量”,正直,聪明。

    一个如果又聪明(意思是他看的清楚,明白)又正直,那么如果他很难是正能量的。
    一个人如果是正能量的又是正直的(善良朴实的),那么他大概可以说明他不够聪明,无知,或者不了解事实,被蒙蔽。(当然他的无知也可能是假装的,那就说明他不是正直的)

    如果有一个人,他最聪明,又最最正能量,那么我们就知道,他是最无耻,最卑鄙的那个。

    1. @ 七点: 论证的过程就省了吧,因为根本没有必要,大家都知道。

  6. 在我的晚年,
    生命耗竭之前
    我愿意
    坐在树墩上,
    晒晒太阳,得到温暖。

    让那近晚的
    斜射的夕阳
    照得落叶
    闪着金光。
    我的一生
    遭受不少折磨,
    那也没啥
    用不到再去论说。

    我将不受干扰地
    倾听我的心声,
    用老年人的手杖
    总结生平
    不,毕竟是
    一事无成,
    我只是偶然来到人间
    在生死簿上签了个名。

    特瓦尔多夫斯基 《在我的晚年》
    丘琴 译

  7. 资本家的套路深着呢,他们比人民更要了解人民。等下一个事的爆出来,吃瓜群众就会沉迷于下一场风暴中不能自拔。

    他们比人民更了解人民。

    知友评论

  8. 莎士比亚或塞万提斯,荷马或但丁,乔叟或拉伯雷,阅读他们作品的真正作品是增进内在自我的成长。深入研读经典不会使人变好或变坏,也不会使公民变得更有用或更有害。心灵的自我对话本质上不是一种社会现实。西方经典的全部意义在于使人善用自己的孤独,这一孤独的最终形式是一个人和自己死亡的相遇。

    1. @ 七点: 西方正典

  9. 这种实在的作风乃是出于以下的信念:“真理能够解决问题,因为真理不是别的而是人对真正的事实和力量的实事求是。”站在这种信念的对立面的,是学院式的装腔作势,是“以事实和信念去迎合一个权威的教义”。于是如马林诺夫斯基言,“科学便被出卖了”。

    1. @ 七点: 王小波

  10. 诚实者忠于事实。虚伪,功利,浮躁等等,则先看到别的,然后是事实或者没有事实。

    1. @ 七点: 读王小波

      在有些国家,往往是罔顾事实,政治正确为先,意识形态为先。
      有些人,是自我利益为先。

    2. @ 七点: 在公司,是销售为先,增长为先。

  11. 《伯克利札记》刘景泰

    真懂、真教、真情。

    作者认为这几点是一个合格老师的具备条件。
    许多老师,可能根本不具备以上任何一点。

  12. 《伯克利札记》刘景泰

    p70
    科学方法的一般过程:
    观察一个现象,给出针对现象的假设,针对假设做出一定的预测,观察并验证假设,从头检查假设有无任何纰漏。

  13. 谈中国学界:

    今天学术界非常显著地崇洋媚外,也非常显著地抱残守缺,这两者是相配而行的。抱残守缺又不能见全貌,所以崇洋媚外,取外面东西来填补,没有自发的精神,有聪明才智但是不敢放,不敢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来解决自己的精神困扰和饥渴,这是值得担忧的事情。所以,假如改革开放真有大义而为的政府,一定要在这个时候放松人的思想,一定要放松资源鼓动民间的财富,也释放若干的资源,鼓励在学术界、文化界做寻找价值、重建价值的工作。

    (许倬云、李怀宇:《许倬云谈话录》)

    1. @ 七点: 抱残守缺和崇洋媚外,我觉得都不是根本的问题,根本的问题他们从来没有从根上做到对事实的尊重。这些人的研究,不是事实,真理为先。而是价值在先,意识形态在先,利益在先,迎合阿谀在先,卑躬屈膝在先,事实是在最后的,甚至根本不需要事实。而事实也是经过选择,修改,装饰的。

  14. 谈知识分子:

    我们面临的今日世界,只有专家没有知识分子。以美国的学术界与同时代的欧洲学术界相比,美国学术界缺少知识分子。美国的知识分子在作家、记者与文化人之中,不在堂堂学府之内。学府里只见专业教师、专业研究者,他们只问小课题,不问大问题,也很少有人批判、针砭当代,更悬不出一个未来该有的境界。他们只看见保守与自由的对抗,却不再提问“自由”该如何从新界定?
    ……

    知识已成为商品,也已成为权力的来源,掌握知识的人操纵市场。新的婆罗门(Brahmana)阶级正在出现。印度文明中,婆罗门以他们的知识占有一切特权,他们是贵种,其他人则是贱种。婆罗门最后是和拿刀拿剑的剎帝力(国王)合作,即知识与权力的结合。在今天,我们的“国王”是那些财富多的人,人人都向财富低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有专家,没有知识分子。

    (许倬云2006年在台湾大学的演讲《历史上的知识分子及未来世界的知识分子》)

  15. 谈西方文明:

    到了今日,个人主义已经发展到难以修补的地步:人有充分的自由,但人对别人几乎可以没有责任。这一情况,造成了最近几次大的经济危机,因为人与人彼此不再信任。社会将近解体,甚至家庭可以不存在,夫妇、亲子之间缺少亲密的相许。在这种情况下,一个社会将只有满足欲望的掠夺,而没有彼此扶持的互助,这是西方文明正在面临的重大缺失。

    (陈心想:《倚杖听江声——许倬云教授访谈录》)

  16. 现在全球性的问题是人找不到目的,找不到人生的意义在哪里,于是无所适从。而世界上诱惑太多,今天我们的生活起居里,有多少科技产品,这些东西都不是家里自己做出来的,都是买的。今天你没有金钱,你不能过日子。必须要过这种生活,就不能独立,既然不能独立,你就随着大家跑,大家用什么,你跟着用什么。

    尤其今天的网络空间里,每个人彼此影响,但是难得有人自己想。听到的信息很多,但不一定知道怎么拣选,也不知道人生往哪个方向走,人生活着干什么。只有失望的人,只有无可奈何之人,才会想想我过日子为什么过,顺境里面的人不会想。而今天日子过得太舒服,没有人想这个问题。

    (许倬云2020年3月《十三邀》访谈)

  17. 要人心之自由,胸襟开放,拿全世界人类曾经走过的路,都要算是我走过的路之一;要有一个远见,能超越你未见;我们要想办法,设想我没见到的地方,那个世界还有可能是什么样。但是,今天的教育,不能教育出这种人来。今天教育教育的是凡人,过日子的人;今天的文化,是一个打扮出来的文化,是舞台式的文化,是个导演导出来的文化;今天日子过得太舒服,没有人想这个问题,忙的是买这个(手)机买那个机,忙的是赶时髦,忙的是听最红的歌星的歌——人这么走下去,也就等于人变成活着的机器。

    许倬云2020年3月《十三邀》访谈)

  18. 我到五十岁才拿自己的爱国思想摆在一边,我觉得不能盲目地爱国,我发愿关怀全世界的人类跟个别人的尊严。只有人类社会全体和个别的个人,具有真实的存在意义,国和族,及各种共同体,都是经常变动的,不是真实的存在。到五十岁我才理解,我在抗战期间被日本人打出来的爱国思想,固然是不容怀疑的情绪,但是到五十岁以后,我理解到人间多少罪恶是以国家之名在进行。

    许倬云

  19. 水貨

    我們在大水中
    變成
    又一批水貨
    本來就很便宜
    現在
    價格更低
    可能隨時被拋售

    唐云

  20. 方丈说:“佛陀阿难在出家之前,在道上遇一少女从此爱慕难舍。佛祖问他,你有多喜欢这少女,阿难回答:我愿化身石桥,受五百年风吹,五百年日晒,五百年雨打,但求这少女从桥上走过。”

    电影台词
    剑雨

  21. 晚年的父亲
    聂作平

    晚年的父亲和母亲,住在故乡赵化镇
    一栋邻近山丘的旧房子。隔壁是曾经的
    区公所,父亲服务了几十年的老单位
    尽管早已撤区并乡,父亲仍固执地叫它
    区公所。这里的地名,都是如此的
    名不副实:花园口没有花,甚至看不到
    一棵草。隆兴寺没有寺,更没有
    面色凝重的僧侣
    打坐、念经

    站在父亲居所的楼顶,他指给我看
    昔日的区公所,如果早已荡然不存的
    办公楼。那是区长室,那是武装部
    那是蚕桑站。哦,蚕桑,说起它
    父亲的声音骄傲地高了半拍:
    自贡的蚕桑,七成在富顺
    富顺的蚕桑,七成在赵化
    赵化的蚕桑,是我负责

    只不过,如今,包围镇子的原野上
    桑树已经寥寥无几。残存的一些
    每到春天,总会长出绿色的叶子
    这些不合时宜的叶子呀,像是春风中
    多余的手掌,惟一的用处就是
    趁着风过之时,尴尬地拍几声

    晚年的父亲,天明即起
    穿过积水的小巷和油腻的晨曦
    走进那家烟雾弥漫的茶馆
    座位是固定的,茶杯是固定的
    而老朋友,当然也是固定的
    我知道,我是他们说来说去的话题
    那些我一生中也没见过几回的父执,
    他们却知道我,出过几本书,写过几篇小说,
    经常驾车去远方,还有一个叫聂晚舟的,
    五岁的儿子
    父亲是这些消息的提供者。说起我们,
    他的声音就像说起蚕桑,同样要高上半拍

    这个风雨来临的秋夜,我已经预感到了
    某一天,当我像父亲那样天明即起
    穿过同样积水的小巷,穿过同样油腻的晨曦
    我来到那家前店后院的茶馆
    我一定认得出,父亲晚年最好的两个朋友
    一个姓黄,双眼高度近视,辩物不清
    总是和父亲肩并肩走在山上的果园
    祖母去世的那个夜晚,他和父亲默坐灵前
    像两个等待妈妈回家吃饭的孩子
    一个姓汪,九十开外,双目失明
    却凭直觉,拉得一手好琴
    父亲说,每当他的琴声响起
    咳嗽的老头子们,一下子变得安静
    如同父亲曾经居住过的屋子
    如今也一下子变得安静

    1. @ 七点: (纠正,音高为度,声音高了半度。音速为拍,说话加快了半拍)
      聂作平读者—陈伟峰

  22. 前几天看到一张图片,小学毕业表演节目单上很多唱《孤勇者》的,不知道真假,但确实这段时间以来,我被迫知道了这首歌,到处都是“孤”勇者,这挺招笑的。昨天早上我特意去听了一下,看了一下它的歌词。跟猜想的一样,歌词那么虚假和鸡血。这世上没有那么多孤勇者,绝大多数都是随波逐流、随大流的人。我也是这样,生活在人群中,我在意人们的看法,只不过我不在意大多数人的看法,但我知道自己不是孤勇者,你不是,你、你、你,你们也都不是。做孤勇者不仅需要勇气、需要钱,也需要见识,大多数人的见识就决定了他们当不了孤勇者,比如他们会喜欢《孤勇者》这样的歌就证明了他们当不了、他们不是孤勇者。形成自己真正独特的见识,需要勇气、需要精神上的反复练习,需要天分,人类有史以来,可能也就产生屈指可数的几个孤勇者,那些宗教创始者、哲学家、某几个艺术家、科学家,其他的人都是猪牛羊鸡鸭鱼、尘埃、梦幻泡影和豺狼虎豹。但是我想,每个活着的成年人可能都不太容易,可能都克服着很多艰难困苦、无聊和痛苦,这样活着和活下来的,同时又觉得很孤单,所以他们会喜欢这样的歌,而大多数孩子天生会喜欢说“我很特别、我很勇敢”这样的歌。但是我觉得一个成年人最需要的是真实地面对自己,自己的不堪、有限等等,不要像小孩一样虚荣、自夸。

    论孤勇者
    孙智正

  23. “Stewart和他的人出了好几期《地球产品目录》(Whole Earth Catalog),然后不打算再出了,他们推出了最后一期。那时是70年代中期,我跟你们一样大。那一期的封底有一张照片,上面是清晨的乡间道路,就是那种如果你喜欢漫游,你会经过的道路。照片下面有一句话:’Stay Hungry, Stay Foolish’。这是他们的临别赠言。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我总是希望自己永远保持这个状态。现在你们即将毕业,我也把这句话送给你们。”

  24. “后来,我们就拿到了地球的太空照片,那是在一颗卫星上拍摄的,可以看到地球的完整一天,从日出到日落。我把照片排成那个顺序,我想表达一种连接,一方面是太阳的阴影在地球表面的移动,另一方面是与此同时人们在地球上的经历,他们看到日出。我脑海中的画面是,一个漫游者日出时站在无名的路上,太阳升起来了,火车从旁边呼啸而过。这个年轻人的心情是如此自由,他有点饿(hungry),也知道得很清楚,自己对前面的道路一无所知(foolish)。”

    1. @ qidian: From article –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的原义
      Link: https://ruanyifeng.com/blog/2015/05/stay_hungry_stay_foolish.html

  25. “Stewart and his team put out several issues of the Whole Earth Catalog, and then when it had run its course, they put out a final issue. It was the mid-1970s, and I was your age. On the back cover of their final issue was a photograph of an early morning country road, the kind you might find yourself hitchhiking on if you were so adventurous. Beneath it were the words: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It was their farewell message as they signed off.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And I have always wished that for myself. And now, as you graduate to begin anew, I wish that for you.”

    1. @ qidian: From article – The origins of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Link: https://ailiangan.com/post/50201060795/the-origins-of-stay-hungry-stay-foolish

  26. 所有的领导力背后,其实都是共情能力!什么是共情呢?心理学上认为,共情又分认知共情和情感共情。通俗点讲,认知共情,就是”我“理解别人情感的能力,也就是同理心;情感共情呢,就是”我“感同深受别人的能力,也就是同”情“心。你会发现,搞艺术的人,情感共情的”同情心“往往很厉害,创业的人呢,恰恰相反,认知共情的”同理心“会很强。特别是我见过很多创业者,他们聊起用户的需求头头是道,但一问到自己的员工,对他们啊常常一无所知。我想说什么?一个人想要有领导力,不仅要有这里的同理心(脑),也要有这里的同情心(心)。

    知乎–子皮

  27. “I love working with smart people because I don’t have to worry about their ego.”

    — 乔布斯

  28. 奎多,我希望……

    奎多,我希望你、拉波和我
    被魔法掠走,带到一艘船上,
    每当风来了,我们便出海,
    驶向我们愿意去的任何地方。

    这样的风暴和其他坏天气
    就不会伤害到我们——
    我还希望,既然我们都心灵相通,
    我们会愈来愈多聚在一起。

    而我希望凡娜和拉吉娅,
    还有那个在数字里居三十的姑娘,
    也都被那魔法带到这艘船上,

    我们无所事事,除了谈情说爱,
    而我希望她们也都乐意在那里,
    就像我相信我们三个都乐意。

    作者 / [意大利] 但丁
    翻译 / 黄灿然

  29. 人喜欢把自己的意志加给这个世界。加给你身边的人,加给国家人民,甚至历史。
    老子的无为,不是真的无为,而是顺应道的无为。道乃自然而然,没有人的意志。当然在政治中,不可能完全没有人的意志,而是这种意志应该限制在顺应道的前提下。简单而言,不能为了体现你的意志而行事,所谓无为。
    自由经济优于计划经济,原因在于,自由经济顺应于道。也就是说,他是市场中多方力量自发碰撞,努力,角逐形成的。其中没有任何人的意志完全占主导。当然,自由经济也是有意志干扰,也就是政府。但政府在这里的目的是维护这种自发运行的市场。他不能下市场去体现自己的意志,也不能让市场中的任何一方占据了市场的主导意志,比如垄断。而计划经济,完全是主政者的意志。

    独裁者为何如此热衷于干这留臭名的事,乃他不能自拔也,自我很大,Ego很足,他以为自己的意志可以铺满全世界。

    ——骆玉明 讲道德经 (非原话,据讲课意思所写)

    1. @ 七点: 将 欲 取 天 下 而 为 之,吾 见 其 不 得 已。天 下 神 器,不 可 为 也。为 者 败 之,执 者 失 之。故 物 或行 或随;或嘘 或 吹,或 强或 羸,或挫 或隳。是 以 圣 人 去 甚,去 奢,去 泰。

      (天下神器,无形以合。)

  30. 在快乐的浪潮下做一块礁石。

    ——第三次浪潮
    (up主暴躁的仙人)

  31. I mean, Picasso had a saying, he said “good artists copy, great artists steal”.
    —– Steve Jobs 1995

  32. “如果能够将一切东西都一劈为二的话,那么人人都可以摆脱他那愚蠢的完整概念的束缚了。我原来是完整的人。那时什么东西在我看来都是自然而混乱的,像空气一样简单。我以为什么都已看清,其实只看到皮毛而已。假如你将变成你自己的一半的话,孩子,我祝愿你如此,你便会了解用整个头脑的普通智力所不能了解的东西。你虽然失去了你自己和世界的一半,但是留下的这一半将是千倍的深刻和珍贵。你也将会愿意一切东西都如你所想象的那样变成半个,因为美好、智慧、正义只存在于被破坏之后。”

    卡尔维诺——《分成两半的子爵》

  33. “帕梅拉,这就是做半个人的好处;理解世界上每个人由于自我不完整而感到的痛苦,理解每一事物由于自身不完全而形成的缺陷。我过去是完整的,那时我还不明白这些道理,我走在遍地的痛苦和伤痕之中却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一个完整的人不敢相信这样的事实。帕梅拉,不仅我一个人是被撕裂的和残缺不全的,你也是,大家都是。我现在怀有我从前完整时所不曾体验过的仁爱之心;对世界上的一切残缺不全和不足都抱以同情。帕梅拉,如果你同我在一起,你将会忍受众人的缺点,并且学会在疗救众人的伤病的同时医治自己。”

  34. 我舅舅梅达尔多就这样复归为一个完整的人,既不坏也不好。善与恶俱备,也就是从表面上看来他与被劈成两半之前并无区别。可是他如今有了两个重新合在一起的半身的各自经历,应当是变得更明智了。他过着幸福的生活,儿女满堂,治理公正。我们大家的生活也变好了。也许我们可望子爵重归完整之后,开辟一个奇迹般的辛福时代。但是很明显,仅仅一个完整的子爵不足以使全世界变得完整。

  35. 我想使它们成为关于人如何实现自我的经验的三部曲:在《不存在的骑士》中争取生存,在《分成两半的子爵》中追求不受社会摧残的完整人生,《树上的男爵》中有一条通向完整的道路,这是通过对个人的自我抉择矢志不移的努力而达到的非个人主义的完整——这三个故事代表通向自由的三个阶段。同时我希望它们是三篇如人们所说的 “开放性”的小说,首先遵循人物的发展逻辑,它们作为故事是站得住脚的,但是我希望在读者中引发的未曾预料的提问与回答过程中开始它们真正的生命。我希望它们被看成是现代人的祖先家系图,在其中的每一张脸上有我们身边人们的某些特征,你们的,我自己的。

    卡尔维诺——《分成两半的子爵》,后记

  36. 塞内加

    在塞内加的著作中始终贯穿的一个思想就是:我们对有准备的、理解了的挫折承受能力最强,而准备最少、不能预测的挫折对我们伤害最严重。哲学教给我们顺应全方位的现实,从而使我们纵使不能免遭挫折,也至少能免于因情绪激动而遭受挫折带来的全部毒害。

    塞内加说:“我从来没有信任过命运女神,即使是在她似乎愿意和平相处之时也没有。我把她所赐予我的一切——金钱、官位、权势——都搁置在一个地方,可以让她随时拿回去而不干扰我。我同那些东西之间保持很宽的距离,这样,她只是把它们取走,而不是从我身上强行剥离。”

  37. 塞内加

    对待灾难

    灾难面前,人们痛不欲生。那是因为人们没有心理准备,觉得灾难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一旦发生,觉得上天对自己不公平。其实既然人世有灾难发生,我们怎能盲目乐观,认为自己一定是幸免的那一个?“我们应该对什么都不感到意外。我们的思想应该事先准备迎接所有的问题,我们应该考虑的不是惯常发生的事,而是有可能发生的事。”

    对待焦虑

    塞内加认为,“这种焦躁不安的情绪”,“最典型的后果是使人不能享受本应是快乐的事”。

    塞内加对待焦虑的方法不是劝告别人不必担心多虑。他认为,这样做有双重槽糕的作用:既使焦虑的人对最坏的情况毫无准备,又无意间暗示果真最坏的情况出现,将是大祸临头。塞内加的做法是,要我们想到坏事大概是会发生的,但这些坏事也未必像我们担心的那么坏。

    塞内加的一个朋友担心自己会因为一个官司而丧失前程。塞内加写信给这个朋友:“如果你官司打输了,充其量不过就是流放或入狱吧?……‘我可能沦为穷人’,那么我就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我可能被流放’,那我就把我要去的地方看作是我本来的出生地。‘他们可能给我上镣铐’,那又怎样?我现在难道丝毫不受束缚吗?”

  38. 愿我有宁静,接受我不可改变之事;愿我有勇气,改变我可改变之事;愿我有智慧,区别这两类事。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连岳

  39. 有一次,古希腊哲学家皮浪乘船时,遇到了巨大的暴风雨。他看到有些乘客非常害怕,就以自己携带的猪还在专心进食,来安慰他们不要担心。这件事让我们思考,人类引以为傲的理性,是不是在折磨我们,让我们失去平静?

    ———- 蒙田,法国哲学家

  40. 心脏是一座有两间卧室的房子,

    一间住着痛苦,另一间住着欢乐,

    人不能笑得太响。

    否则笑声会吵醒隔壁房间的痛苦。

    卡夫卡

  41. 昨天是休谟的生日。好几年前,我老师就常跟我们讲,一个健康社会的运转总是需要一些基本原则的,而对于一个好的社会要遵守的原则而言,休谟的三原则要远远高于法国大革命的三原则。法国大革命的三原则是自由、平等、博爱,而休谟的三原则是财产的稳定占有、经过同意的转移和对契约的遵守。前三个原则是抽象价值,是可以争论的,而后三个原则关乎公民的切身利益,任何违背都会造成直接的损害和暴力。一个入室捕杀猫狗的人,完全有可能把前面三个原则背得滚瓜烂熟,甚至可能以为自己在践行这类原则,但却在制造实实在在的不公和暴力。

  42. 我们所需要的,不是天才,不是玩世不恭者,不是愤世嫉俗者,不是机敏的策略家,而是真挚的,坦诚的人。要使我们能够找到重返纯朴与真诚的道路,我们的精神包容量足够地充分,我们自身的正直足够地问心无愧了吗?

    ——— 朋霍费尔

  43. 史铁生:“拖延的最大坏处还不是耽误,而是会使自己变得犹豫,甚至丧失信心。 不管什么事,决定了,就立刻去做,这本身就能使人生气勃勃,保持一种主动和快乐的心情。”

  44. 人类的精神越复杂,他就越能享受更复杂的故事。人类从原初围在火堆旁边听故事那一刻开始,他就开始虚构了。
    一开始是语言上的虚构,形式也非常简单,比如说只是讲故事,但是后来他会开始画画,画画也可能比讲故事早,或者同时开始吧,他还会开始演戏剧,他会开始写东西,就是用文字记载下来的。再到后来,开始有电影、有电视、有电子游戏。虚构的方式越来越复杂,拟真的程度越来越高,就是他模拟现实的程度越来越精细。
    而且他在虚构的世界里面会发展出来自己的一些逻辑,自己的一些细节,或者自己的一些美学吧。就是说,慢慢地这个虚拟世界,变成了一个跟现实世界平行的这么一个宇宙。

    孙智正

  45. 那文学它跟科学一样,首先也是要求真,你发现你的感触里面那些最真实的东西,然后用最真实的、简单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
    实际上一个人很难发现自己最真实的感触是什么?因为它会受社会舆论、政治宣传、道德、法律的压力等等,潜意识里你就会去改变,就会扭曲你最真实的感受。所以我觉得文学最基本的一个任务吧,可以说是任务,就是去发现你自己内心深处的最真实的感受,就是你究竟是怎么想的,究竟你有什么感触?至于说你要不要把最真实的感触说出来、合不合适说出来,那你就看具体情况了。但我觉得你可以不说,你只要是说出来的,最好都是真实的。说到底,大家也是能感受到你这个话是不是真的。

    孙智正

  46. 电影,是在镜头前组织生活。虚构真实,冒充真实。

    文案期望的是真实而惊艳。真实到替代真实,惊艳到自然而然,无知无觉。

    1. @ 七点: 回到观众的角度去构建冲突。

  47. 人出生来到这个世界上,就面临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如何活下去?第二个问题,是为什么活着?
    从做事的逻辑顺序来说,我们要先解决第二个问题,再处理第一个问题。但出生伊始,在存在的压力下,我们得解决第一个问题,才有机会想起来第二个问题。

    1. @ 七点: 这是所有生物面临的问题。人类以外,所有花木鸟兽,都止于第一个问题。从逻辑来理解,这似乎不可能,至少让人觉得,这样的活似乎没有意义。
      存在主义解释说,存在先于本质,意思就是说,第一个问题先于第二个问题。只有先活一遍,才能知道为什么活,活的意义是什么。

      生先于死。

    2. @ 七点: 但人总是别不过劲来,总是想知道为什么,然后才想怎么做。难道都得临死,临了,才知道说,原来是这样?可谁又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死,怎么样死,有没有机会说那么一句,原来是这样呢?我建议你读书,其实就是一种提前了解答案的办法。

      阅读,你首先要区分他的用途。一本用来解决第一个问题的书,可能他无法告诉你活着的意义。
      同样,你常说读文学书不知道有什么用,因为你不能拿文学去解决第一个问题。

  48. 科学是新的神话,神话是旧的科学。但这旧的科学和新的神话之间,已然有很大的区别。不是说新旧的区别,而是说,如果把他们看成一种东西,从结果和目的上看,他们已然不同。
    从结果上看,神话的结果是一片谎言,虚假和错误的承诺。科学的结果是理性对宇宙的再刨析,求真求实,以及具体的细节。
    从目的上看,神话是先人对解释世界的一种热望,充满人的感情和冲动。
    而如今的科学,却似乎丢失了那种冲动和感情,已然不知道目地,而沦为一种“用”的工具。

    1. @ 七点: 爱因斯坦他们,在科学的问题上,提倡一种宗教感情。当然不是旧的那种宗教感情。我想,从目的论上,是提倡人类那种原初的冲动,对我们的存在,以及所在的这个外部环境的一种复杂的感情。一种想了解的,而又似乎崇拜的冲动。

  49. 不要看见“伟人”,要看见自己。见到、承认、容忍自己的“不幸”,承受个人的“苦难”。不要让“国家”“民族”“理念”“爱”“钱”“美景”“美食”“禅修”“书法”“养生”“正能量”,等等大于你的、外于你的东西的阴影遮住了你的眼睛,因而“幸福”。

    孙智正

  50. 马太福音27

    犹大的悔恨

    When Judas, who had betrayed him, saw that Jesus was condemned, he was seized with remorse and returned the thirty silver coins to the chief priests and the elders.

    ” I have sinned, ” he said, ” for I have betrayed innocent blood.” ” What is that to us? ” they replied. ” That’s your responsibility.”

    1. @ 七点: So Judas threw the money into the temple and left. Then he went away and hanged himself.

发表回复

如是抄 | 晨钟暮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