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向来只寻找和你趣味相符的(包括人),抵触和你不同的,你不是在学习,不是想让自己变得更好,你是在加强自己的个性,讨好自己。这才是我们应该避免的那种自恋。(司屠 野餐)
2012-10-31 0 条评论

像大河里漂来的无名死尸
在滩头搁浅,
肿胀,发臭

2012-10-07 2 条评论

在周围的人忙着出游,聚会,约会的节日,一个伏案读书的人多少显得有些悲凉与寂寞。原本渴望有些激动的快乐,渴望舒张心扉的爱情,渴望一次长途旅行,或者漂泊异地,在蓝天下,在茫茫大地里行走,释放心中的压抑与苦楚。可是这样的希望却原与心中的孤独与痛楚连在一起,在庞大的现实面前,希望之所在正映衬着个人的绝望。看惯了同龄青年整日沉没于QQ、微博、门户新闻、游戏和冷笑话,没有明显的快乐,也没有动恸的悲伤,反观自己,只有庸长的日子,反复,死水一样,以及可以瞧见的可怜的未来。
不知道尊严在哪里,除了拥有车子、房子和那些可见的财富、权力和地位,此外似乎只能蹲在阴暗的角落。就算嘴上不愿意承认这点,可是有时在权力和财富面前,心中难免暗暗心酸。
尊严的丢失,似乎是这个时代的大错(而那些认准了金钱并为之疯狂的人似乎连这一点也不愿意思考),但却没有认识到,正是内心的欲望纷纷,对环境,对外界不加甄别的随波逐流,才导致了我们对时代及自我的错误判断。时代没错,金钱和物质没错,错的只是自我躁动、焦虑不安的内心,错的是这个国度正在经历的巨大虚幻。
望着窗外天空依旧,时风而至,孤独里只有书本相伴,却是落寞以落寞作陪,心中滋味仍旧不自知。
 

李永刚:《我们的防火墙:网络时代的表达与监管》
如果学术可以用低、中、上三等来评判的话,那么低等的学术轻浮,麻木。没有基本的价值立场,没有明显的人文关怀,或者没有认真理据的态度,没有真诚的人类的好奇心。中等的学术秉持中道热肠,以认真的态度寻求意义及真理的历史与现实解答(比如本书)。上等的学术则直接与艺术会师,不仅照见真理的现实层面,而且还映衬出人心的幽暗、脆弱、恐惧、欲望、爱恨等等。 至于国内叫兽砖家导师目前所擅长的抄袭、剽窃,以及所热衷的拉课题、圈钱等等,则不可以学术称之。我想我们的学术现在做的比较好的(并形成气候的),可以称得上低等的,是御用文人做出来的。其称赞之词,绞尽脑汁,粉饰之句,用臭汉辞。
作者在书的绪论中表明了自己研究的态度。作者认为,不能简单地拿自由民主等价值,不分场合和历史条件而直接控诉政府滥用公权的行径,也不能放弃价值立场和关怀,对研究主题进行冰冷的处理,而是“秉持温良中道立场,尝试找寻各方利益或立场的可能交集,从而探寻渐进改良的现实道路”。作者以防火墙立论,而试图用这面镜子照出政治、权力、社会、民众,甚至整个中国现实的内核。他的理论研究抱着求“解疑难的意愿”,同时又有“对现实发言的应用企图”。
作者在第八章(走向宽容与合作治理)提出了现实困境的可能解答——即宽容(“开始为弱者向强者发出的诉求,后来则成为强者认同自由正当性所做的自我约束”)。这更多的对政府(强势者)而言的,宽容是其对权力的自我节制,是权力的放弃,放弃把自认为的合适的生活方式(信仰、行动偏好等等)强加给民众。最终(如果可能)走向一种良性的蕴含美德的社会治理(民众的自治和政府的节制)。如作者所说,“宽容知易行难”,在此不敢奢望太多。但无论如何,我还是喜欢作者在全书及语中所表现的态度,“对理想不奢求,对进步不放弃”。也就是说,不奢谈毫无着落毫无根基的理想,又不陷于犬儒、麻木和冷漠。
其实我的言语浅陋百出,平日匆匆赶路,看书一二,思想远为奢谈。

摘录:
1

作家林达:作者有强烈的学术好奇心,有深度解析的冲动和能力,有综合判断籍要的天赋悟性和冷静。最难能可贵的是作者能够始终与其研究对象,保持一个不远不近的适度距离。他从一个命题切入,读者得到的启迪和收获却远远超出命题本身。那些对当今中国问题感兴趣的人,希望他们都没有错过读这本书的机会。

2

第六章:父爱主义执政风格:“外王仁政的理想与家长官僚的事实相结合,就形成了中国式的父爱主义执政风格。在这套治国理念中,“父”是执政者自我的身份定位,它高高在上,拥有不能挑衅的权威;“爱”是执政者的自我道德期许或者行动逻辑定位,不是“虎毒不食子”的低端动物木能,而是“可怜天下父母心”的高尚情操,不是机会主义的功利计算,是诚心城意的替子谋福,其最精炼的民间表达方式是“管你,是为你好”。“父”的权威与“爱”的温暖,必然引申出的实际作为是强势干预,可能因孩子弱小不懂事理而包办代替,也可能因为溺爱而无原则包容自己人,反对别人的干预。
第六章:这种父爱主义执政风格导致执政者对权力及监管的迷恋,一方面执政者认为自己能管好,所以要给管;另一方面,执政者怕不管就要乱,所以还是要管。(个人阅读中,在阎云翔的《私人生活的变革:一个中国村庄里的爱情、家庭与亲密关系 1949~1999》中读到过类似的权力自恋矛盾。“在改革之后,过去由公社与大队承担的许多责任现在要由镇政府来承担。因此,镇政府的工作人员从80年代初期的20人增加到90年代末期的60多人。这期间,中央政府三令五申要精简机构也无济于事。超过一半的新增人员由镇政府自己筹措的编外预算来开支。由于这里没有什么成功的乡镇企业,镇政府唯一的办法就是增加农民负担。当农民抗拒缴纳额外的税费时,镇政府就雇佣更多警察和干部去强行征税。这样一来,支出又得增加,形成了恶性循环。”)
第六章:“尽管‘真正的政治人格是一种复杂的成品’,但父爱主义的持久盛行绝非威权的单一强力所能维系,还得有公众的崇圣意识与子民心理配合,才能恰当好处。”中国人的人格是一种权威人格,“阿多尔诺对该人格特征有一个堪称经典的妙喻:它就像骑车人的本性,‘对在上者鞠躬,对在下者踩踏’。”

3

第六章:“在中国,政治正确的各种观念总是被主流媒体大肆宣讲,它们对个体构成强大压力。在表达真实意愿确有风险的情况下,部分公众选择成为 ‘沉默的多数’,或者于脆以变色龙的姿态,积极伪装偏好,加人媚俗行列。按昆德拉的说法:‘媚俗不是什么低劣的作品,而是别的一种东西。有态度上的媚俗,行为上的媚俗。媚俗者对媚俗的需要,即在一面撒谎的美化人的镜子面前看着自己,并带着激动的满足认识镜子里的自己。’”
第六章:“所谓‘犬儒主义’是指人们对于这个世界,采取一种消极、疏离、无力、无语的软弱无能的对应态度。犬懦主义并不是被意识形态面具所蒙骗,从而天真地误认现实、相信谎言的错误意识。对于意识形态面具与社会现实之间的距离心知肚明,但他依然坚守着面具。‘他们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一清二楚,但他们依然坦然为之’,知道幻象但不再穿越幻象,拒不与之断绝关系。他嬉笑怒骂地加入他并不喜欢的游戏,有时还玩得格外认真。他有一种‘难得糊涂’的幽默感。犬儒主义是一种复合心态,他谴责社会之恶,却义川谴责来名正言顺地加人这种社会之恶。”
第六章:“在权威人格、偏好伪装和犬儒主义的共同作用下,公众的心灵集体化达到了罕见的高度。事实上,以本书探讨的主题而言。互联网上的绝大多数内容在表达和传播之前就已经历两重把关:首先是个体的‘自律’,某些不良信息其实并未发布就已‘胎死腹中’;第二步则是机构的协助审查。真正惊动管理部门乃至高层的信息与事件,从比例上说已经极小。每个人的‘自律’和机构的‘自我审查’,大大降低了政府监管互联网的成本。互联网上的 ‘国家防火墙’不是建立在外部,主要是建立在我们心中。”

4

结语:“好在还有时间可以期待未来的答案。《尚朽·舜典》中‘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的理想人格或许对于国家、集团、个人皆可适用。”
结语:“我们应当超越悲观主义、怀旧与预测,以理性、建设的心态前行。”

 

以赛亚·伯林 《俄国思想家》
放在电脑里几年了,这次只是看了《刺猬与狐狸》一篇。
涉及《战争与和平》。高二时读《战争与和平》,书后那几章历史评论扔到现在还没去看。
“Tolstoy has told us more about himself and his views and attitudes than any other Russian, more, almost, than any other European, writer; nor can his art be called obscure in any normal sense: his universe has no dark corners, his stories are luminous with the light of day; he has explained them and himself, and argued about them and the methods by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more articulately and with greater force and sanity and lucidity than any other writer. ”无论何种意义上讲,他的艺术都称不上晦涩,他的宇宙没有灰暗的角落,他的天空光明澄澈。

 

狄更斯 《远大前程》(又名:孤星血泪)
因为看了道长的介绍视频,那天和同学聚会,买弄了下小说的开头,亦即说明人是自我成就的。

“我父亲姓皮利普,而我叫菲利普。可是,我小时候,不管是皮利普还是菲利普,我都发不出来。因为音节太长了,咬字不清的我只能发出皮普。这样,我干脆叫自己皮普,别人也慢慢跟着我叫我皮普了。”

自我是自己偶然成就的,可是后来我们相信有种冥冥的力量安排了它,造就自我的虚妄和迷失。其实个人是那么简单和渺小,知道这一点使人真实,也使人重获本能。人生不过自我偶然或苟且下成就的,或曰幸福,或曰悲苦,或者麻木庸常,如此而已。所谓爱情,不过自我的暗示,在自我的迷信中,认为喜欢,于是喜欢。

 
石黑一雄 《团圆饭》、《黑暗降临的村庄》
这是两篇短篇小说,中秋夜,一个人在租房里,坐在床上看《团圆饭》。故事平淡,使人想起电影《东京物语》,结合那时情景,潸然泪下。另一短篇《黑暗降临的村庄》,亦时光回转,使人感觉不胜苍老无奈。

<一>
窗外的黑夜很薄很薄
天冷了
城市变开阔
窗帘飘起来
摆动的声音
又是风
<二>
这轻轻的呼、吸

今天中秋,见到处长,一身西装,变得很精干的样子,但还是那么瘦,站在校门的风口。
风和日丽,是否形容这样的秋天?我们沐浴在阳光和风中。他给我买了几斤水果,好久没有吃水果了。
和处长一起吃蛋汤粉,5块钱一碗。聊一年来一些同学的变化,和无变化。心思半在空中,闲语半在心里。
处长的手机铃声还是大学时候的那首,他如厕时,手机响了。我回到那个已经不再存在的宿舍,所有的人都不再了,那里空空的。

2012-09-16 1 条评论

1
昨晚把“FUCK YOU!”发到10086,回复是“和谐社会,文明用语”。
我操!你一天发几条广告短信骚乱我怎么不讲和谐?你整那些霸王硬上钩的条款,怎么不对我讲和谐?
政府和民众的关系就像没有性生活的夫妻,他疲软无能,却整天逼着妻子说幸福。
我口头上操你,你就说不能这样,要和谐,你天天操我我能怎么办呀?
2
一天去食堂打饭。A感叹实验楼美女太少。B说有美女也和我们屌丝男没有关系。
A反驳说,和我俩屌丝没关系,但某某怎么也算英雄一枚。
某某说,我是一枚游戏币。(当年罗J玩游戏,落了一枚游戏币在我的抽屉里,如今竟然还在我的硬币匣里,上书“HERO CITY”)
到了食堂,饭菜又涨,我们又掉价了。
3
一夜深秋,气温从30度降到20度,我还穿着短裤短袖,冻得瑟瑟发抖。
我说,“南昌的天气真···”千分之一秒内我脑子短路,突然找不到形容词。
不过在下一个千分之一秒,一师姐接道,“神经病。”
4
吃辣椒炒肉,讨论辣椒炒肉和肉炒辣椒的区别,得出结论,辣椒炒肉是辣椒多,肉少,肉炒辣椒是肉多,辣椒少。哪个在前就那个多。理由是我们常吃的辣椒炒肉基本上要拿放大镜才能找到肉。
讨论结束后,我把注意力放到菜名的语法结构上。辣椒怎么炒肉呢?诶,我不是问这个菜的做法。
今天早上吃蛋炒粉,疑问又来了,昨天的结论不是在前面的那个多么?
5
深夜看《樱桃的滋味》(伊朗)。
整片主角开着车,想用重金雇佣愿意帮他自杀的人。
最后一个老头答应帮他,老头的孩子得了病,需要钱。
但是老头还是劝他不要那么做:
“我要告诉你一些发生在我身上的事。事情发生在我刚结婚不久,我们遇到各种困难。我觉得我已经受够了,所以决定结束这一切。一天清晨黎明时分,我放了根绳子在车上,我慢慢理清头绪,我想要自杀。我出发去米安尼,那是在1976年,途中经过桑椹树的种植园。我在那里停车,天还是很黑。我把绳子扔上一棵树,可是怎么也挂不上去。我试了一次,两次,依然无济于事,后来我就干脆爬上去,把绳子紧紧地系在上面。接着我觉得掌心里有一些软软的东西,是桑椹果,如此美味的桑椹果。我吃了一颗,水分很足,接着是第二颗,第三颗。突然我意识到,太阳已经升过了山头,多美的太阳,多美的景色,多美的树木。突然我听到孩子们去上学的声响,他们停下来看看我,求我摇一下树,桑椹果纷纷坠下而他们就忙着吃,我觉得快乐。于是我拣了一下桑椹果带回家,我妻子还在睡觉,当她醒来,她也吃了桑椹果,而且非常喜欢。我带着自杀的念头出门,又带着桑椹果回家,一颗桑椹果救了我的命。····后来,情况渐渐好转,但事实上是我改变了看法。”
 

从《禅与生活》(铃木大拙著,刘大悲译)里抄来的。
1、中国人不像印度人那样喜欢把自己隐藏在神秘和自然主义的迷雾中,而讲求直接、实际。禅(贴切于生活,讲求通过生活体验达到对不可知的理解)(小乘佛)与大乘佛教(会通过超自然的描述来解释不可知的东西)的区别。(下面的故事来自大乘佛经的描述。)

当罗婆那王透过大慧菩萨请求佛陀说法时,意外地发现自己的山居然变为无数满布宝石和装饰极其华丽宏伟的山,每个山上都有佛陀出现。每一佛前都站着罗婆那王自己及其大众以及十方世界所有国土,而每一国土之中,又都出现如来,如来之前,又出现罗婆那王及其家人,宫段、庭园,陈设都限自己所有的完全一样。在这些无法计数的大众中,每个人前面又出现大慧菩萨在请求佛陀说法;当佛陀用千百种美妙的声音讲完之后,整个情景便突然消失不见了,佛陀及所有菩萨和追随者都不见了。最后,罗婆那王发现自己单独在古老宫殿里。现在他回想着:“谁在发问呢?谁在听讲呢?出现我面前的那些东西是什么呢?是梦吗?或是神奇的现象吗?”他又回想着:“事物都是这样,都为心所造。当分别心一起,常出现各种各样的事物;但是当心不起分别时,就看到事物的真相。”当他这样回想着的时候,听见空中和殿中有些声音在说:“国王呀,你想得不错,你应该按照这种看法持身处世。”

2、禅不是定

当马祖在南狱般若寺时,他整天盘腿静坐冥思。他的老师南狱怀让(公元六七七—七四四)看见他便问他说:
“你这样盘腿而坐是为了什么?”
马祖回答说:“我想成佛。”
于是怀让便拿了一块砖在马祖附近用力地磨。
马祖便问:“老师,你磨砖作什么?”
怀让回答说:“我想把砖磨成镜呀。”马祖又问:“砖怎能磨成镜呢?”
怀让反驳说:“砖既不能磨成镜,那么你盘褪静坐又岂能成佛?”
马祖便问:“要怎样才能成佛呢?”
怀让回答说:“就像牛拉车子,如果车子不动,你是打车还是打牛呢?”
马祖被问得哑口无言。
于是怀让继续说:“你这样盘腿而坐,究竟是为了学坐禅还是成佛呢?如果学坐禅,但禅并不在于坐卧,如果想成佛,但佛并没有一定的形相。佛不住于任何地方,所以没有人能抓住他,也没有人能舍弃他。如果你想用这种盘腿而坐的方式去成佛,就扼杀了佛。如果你执着于坐相,便永远不见大道。”

3、禅乐

根据云门所说,“禅里面有绝对自由,有时否定,有时又肯定,高兴用什么方法,就用什么方法。”
一个和尚问他:“如何肯定?”
云门回答说:“冬去春来。”
和尚问:“春来有何事?”
云门回答说:“肩上横着杖子,不分东西南北,漫步田野中,敲击残椿为乐。”这是中国最伟大禅师之一所表示的自由自在方式。

4、学禅如学窃技

五祖法演:
如果人家问我禅似什么,我会告诉他禅好像学偷窃技巧。
一个贼的儿子看见他父亲渐渐老了,心想如果他没有学个事业,将来如何养家,所以他想一定要学习这个行业。便将他的意思告诉父亲,父亲表示同意。
一大晚上。这位父亲把儿子带到一个有钱人家,穿墙入室,打开柜子,叫儿子进去拿衣物。儿子才一进人柜内,这位父亲便把柜门关闭锁上,故意在厅上扣了门,使全家惊觉,他自己悄悄从刚才进来的地方溜走。这家人即时起来,点火搜查,知道有贼光临,但已溜走了。贼的儿子在柜中私自纳闷,不知通父亲为什么如此。正纳闷中,忽然心生一计,作老鼠咬东四的声音,这家人要女仆点灯开柜启视,柜一打开,窃贼儿子便纵身吹灭灯火,将女仆推倒,走出这家人家。这家人在后追赶他。
他在路上发现一口井,便捡了一块大石头丢进井里,于是这家人便在井中搜寻贼迹。他便乘机回到家里。他责怪父亲一个人逃走。父亲却说:“儿子,不要埋怨,告诉我你怎么出得来。”
当儿子告诉父亲这段经过时,父亲便说:“好了,你可以做得了。”

5、

达摩想回印度。于是把所有的弟子叫到面前来,对他们说:“我离去的时候到了,想看看你们悟道的情形如何。”
有一位名叫道副的弟子说:“依我的看法,我们不应执着文字,也不应舍弃文字,因为文字乃求道的工具。”
达摩便说:“你得到我的皮。”
下一个是一位名叫总持的尼姑,她说:“据我所了解的,如庆喜之见阿朗佛国,一见便不再见。”
达摩便说:“你得到我的肉。”
另一个名叫道青的弟子发表他的看法说:“地水火风,四大皆空,眼耳鼻舌身等五蕴也不是实有,依我所见,整个世界,没有一法存在。”
达摩便说:“你得到我的骨。”
最后,慧可——也就是以前的神光——向师父恭敬行了一个礼,仍然站在原来的位子上,一动不动,也不发一语。
于是达摩对慧可说:“你得到我的髓。”

6、

有一次,临济在法会中说:“在你们的赤肉团里,有一个无位真人,时常在你们面门出入。如果你们还没有体验到这个事实,试试看看!”。
这时有位和尚出来问:“谁是这个无位真人,”临济立刻从禅床上跳下来,抓住那个和尚说:“你说,你说!”那个和向正在犹豫不决,不知道怎样回答时,临济便把他推开说:“好一个干屎撅的无位真人”。说完便回到他的房间去了。

我们每个人必须在内在精神中直接并亲身去体验它(禅)。正如两块明亮的镜子彼此反照一样,事实和我们的精神应该彼此面对面而没有任何介人的中间物。当我们做到了这点以后,就能够抓住那活生生的,震人心弦的事实本身。
在达到这种情况以前,自由只是一个空洞的名词。

2012-09-09 0 条评论

下午,荷花塘里有很多阳光。荷叶下却另有一个清凉世界。水螺粉红的卵趴在荷干上,毛毛虫缩在荷叶的背面。水面上还有水蜘蛛,小鱼在水下探出一对眼睛。
今天我要采荷叶。我扮演上帝的拆迁队,大干一场。吓跑了小鱼。赶跑了水蜘蛛,毛毛虫不肯走,我就把它摔到水里,它在水上扭呀扭。至于螺卵,直接被我踩到了淤泥里。
淤泥好深,没到膝盖。我挥着镰刀,挨着荷叶的下巴,割断了它的颈部。它流白色的沫。几分钟过后,断叶的荷干还在冒着白泡沫,这是真的,不是写意。有的泡的直径会长到几公分,仿佛埋在淤泥下的心脏在吹气。
采好的荷叶洗净、晒干,再经过滚烫的开水浸泡,就可以用来做荷包肉了。把猪的肉(肥肉、瘦肉,还有蹄子、骨头),切成小团小块,加各种料粉混匀,用荷叶包着,放在蒸桶里,蒸一个晚上。
这种蒸法一般用在比较大的酒席上,如丧席、婚席、学席等等。荷包肉端上来,此时荷香肉香料香夹杂,众宾客协力把荷包挑起,里面的肉哗啦便滚到一大碗中。众嘴涎涎,而我的荷叶就此弃置了,或扔在地上,化在泥土里。或在某个角落,等待饿狗和成群的苍蝇。
一塘荷叶采完了,留下孤零零的荷干。整个水塘就像一群断头者的坟场,立着密密的墓碑。
20120821夜

那天,你听到这首歌,
确定有种快乐
就像
一个少年走过老校园的马路
有人站在3楼的走廊
少年的心扑通扑通,
局促
和,
说不出的美好
他们说
你是个痴人
走路
或者坐着的时候
丢了神,失了态
我知道,
你总想看,
3楼有没有人
晚上你还在做梦
你讨厌佛洛伊德
你说你喜欢,
做过之后
忘记的梦
可是还是有些梦
总是不能避免
就像有一回
你变成一个不锈钢饭盒
被不知那里飞来的子弹打成了筛子
挂在风中
哐啷哐啷响

Z
2012-09-02 0 条评论

Z:
你在G城实习的时候,常常要陪经理或者请“客户”吃饭(喝酒)。你说你的“客户”比较低端,有时会主动提出去@#¥店的想法。那时,你有很多的不习惯,又说学会了很多东西,那几个月比在大学4年学的还多,变化还大。有一天晚上,你给我打来电话,我听到你说,“QD,很难,很难,真的很难·····我告诉你·····”
毕业后,有一次你回N城。在我潮湿的宿舍里,你偶然放起邓丽君的《月满西楼》,用你的Nokia,稍微粗旷的外音。我觉得好听,有些触及心底的遗失片段好像就那样被它拾起来了。我让你别说话,我趴在桌子上,听它一遍一遍重复,直到那种感觉消失。你一直坐在桌边。
我们在街旁小巷的饭馆里吃饭,露天的桌子。老头提着矮凳经过,小女孩背着书包经过,也有洒了浓浓的香水,穿着高跟鞋的女人。饭桌上,毕业后的变化,两三句就说完了,没说的不消多说也已经明白。狗日的变局下的我俩的小小的变与不变,能消几句说呢?
然而我们一起走在街上,并没有多少了解现状的意味。那乱窜的车,流灯和鸡店里歪躺的妓女,演饰着我们流逝的和正在流逝的不可言说的记忆。我们说不清楚,谈起生活我们都觉得很糟,可是有时候,我们却很快乐。这种快乐是一个变化而未变化的迷。

一天晚上,读骆以军的《西夏旅馆》,翻到下部倒数第二篇《神谕之夜》。小说里的“我”是一个穷小子,第一次恋爱,被一个身价上亿的对手抢了女朋友。准确地说,女朋友是突然地消失了,在所有曾经熟悉的地方都找不到她。“我”开始以为她躲着“我”,后来不得不相信,她跟别的男人走了。
骆以军把“我”在失去女朋友之后的一段时间的状态描述为,好像一直有一架摄影机对着“我”拍摄。“我”以为已经有为“我”写好的剧本,以至于当初女友和“我”还在一起的时候,“我”似乎并不十分确定这种真实的美好。而后来她消失了,“我”又有种她将回来的幻象。因为摄影机还一直开着,没有她,剧本怎么结束呢?
这是一种关于青春的感觉。那个时候总有未来挂在额头,现在如何不济,总是暂时的。而如果现在的一切都显得美好,又并不太相信,所以又要制造许多优裕的烦恼。青春总要藏些悲伤的心事,或者美好的回忆,因此,便显得斑斓多姿。
刚失恋的时候,不能想起他(她),一想起来就要伤心一阵。而如果看到他(她)和她(他)在一起,即使做梦也会哭醒。反复地决绝,又反复地去找他(她),日子就是这样无厘头。
青春的未来是一种不确定的确定。貌似有一部剧本,“我”担当主角。可是不知道怎么演。对着镜头,有种种局促。笑呢还是哭呢?这样笑?是这样哭么?诶,都不确切的。镜头还在那里,“我”有时淘气,但都容易认真。悲伤要演,快乐要装,而悲伤快乐是什么并不重要。
可是,有一天,“我”发现摄影机不见了,它根本没有存在过!“我”突然明白,她永远不会回来了,永远消失,剧本没有,未来也从来没有过!“我”陷入孤独的悲伤之中。

晨钟暮鼓